close

易經占卜2  

孔仲達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先儒之釋《易》義,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說而進推之,《易》為王者改制之巨典,事與治曆明時相表裏,其義昭然若揭矣。許叔重釋文曰:蜥易,守宮,象形。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周官》太卜,掌三《易》之法。鄭氏注: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朱子以謂:《易》有交易變易之義。是皆因文生解,各就一端而言,非當日所以命《易》之旨也。三《易》之名,雖始於《周官》,而《連山》、《歸藏》,可幷名《易》,《易)不可附《連山》、《歸藏》而稱為三連三歸者,誠以《易》之為義,實該羲、農以來不相沿襲之法數也。易之初見於文字,則帝典之平在朔易也。孔《傳》謂歲改易,而周人即取以名揲卦之書,則王者改制更新之大義,顯而可知矣。《大傳》曰:生生之謂易。韓康伯謂陰陽轉易,以成化生。此即朱子交易、變易之義所由出也。三《易》之文雖不傳,今觀《周官》太卜有其法,《左氏》記占有其辭,則《連山》、《歸藏》。皆有交易、變易之義。是羲、農以來,《易》之名雖未立,而《易》之意已行乎其中矣。上古淳質,文字無多,固有具其實而未著其名者。後人因以定其名,則徹前後,而皆以是為主義焉,一著其名之向著者,此亦其一端也。

欽明之為敬也,允塞之為誠也,曆象之為曆也,曆彖之曆,作推步解,非曆書之名。皆先具其實而後著之名也。《易··象》曰:澤中有火,君子以治曆明時。其《彖》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曆自黃帝以來,代為更變,而夫子乃為取象於澤火,且以天地改時、湯武革命為革之卦義,則《易》之隨時廢興,道豈有異乎?《易》始羲、農而備於成周,曆始黃帝而遞變於後世;上古詳天道,而中古以下詳人事之大端也。然卦氣之說,雖創於漢儒,而卦序卦位,則已具函其終始,則疑大撓未造甲子以前,羲、農即以卦畫為曆象,所謂天人合於一也。《大傳》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此黃帝未作干支之前所創造也。觀於羲和分命,則象法文宜,其道無所不備,皆用以為授人時也。是知上古聖人,開天創制,立法以治天下,作《易》之與造曆,同出一源,未可强分孰先孰後。故《易》曰: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書》曰:平秩敬授,作訛成易。皆一理也。

夫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曰: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學《易》者,所以學周禮也,韓宣子見《易·象》、《春秋》,以為周禮在魯。夫子學《易》而志《春秋》,所謂學周禮也。夫子語顔淵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眼周之冕,樂則《韶》舞。是斟酌百王,損益四代,為萬世之圭臬也。曆象遞變,而夫子獨取於夏時;筮占不同,而夫子獨取於《周易》。此三代以後,至今循行而不廢者也。然三代以後,曆顯而《易》微;曆存於官守,而《易》流於師傳;故儒者敢於擬《易》,而不敢造曆也。曆之薄蝕盈虧,有象可驗,而《易》之吉凶悔吝,無迹可拘;是以曆官不能穿鑿於私智,而《易》師各自為說,不勝紛紛也。故學《易》者,不可以不知天。

 

 

章學誠《文史通義》易教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霖生 的頭像
    李霖生

    李霖生的教學網站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