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15全台跳電 石舟齋:跳電時刻

一分青年書單
 

昱佑,先漫談一會兒。在黃金歲月擬一分書單,意義在於為自己豐富的人生奠定基礎。這是一分一生一世的書目,也是自己「一生存在價值的所在」。你必須先好好咀嚼我這段話。

我的人生自幼即已標定價值座標。這是ㄧ般人所欠缺的特質。這一點歸諸天賜gift,所以從反面來說,如果未能自覺這項天賦,必須及早標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座標。這是研擬一分人生書目的原點。

其次,為什麼我事隔多年還重提舊事?因為我發現你還在徬徨。如果你及早定下心來,持之以恆實踐追求真理的意志,以你的聰慧靈敏,對人間會有更大的貢獻。

以你的同學亮維來說,他也同樣的好學深思,但是我覺得他已進入他穩妥的人生軌道,外人不宜多言與多事。但是你的徬徨令我在意。

人的一生都只有一個主軸,那就是修行。修成活佛或耶利亞,都無所謂。主要在於自己幸福,你能量幅員以內的人畜草木大地也都幸福。讀書旨在有益修行。

你列的書單全無章法,無益且有害。簡單說一句:80年代以後,以中文寫作的書籍,或中國人(包括僑民與台灣人)所著書,都可以先擱置。

以《百年追求》為例,作者只是因為台灣土壤豐厚溫軟,所以有機會位居學術要津,堂皇出版日後必定要羞愧的書籍。自居歷史學者,其實學術功底很差。

其實檢驗標準很簡單,也很嚴謹。在我讀大學的年代,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識別基準。80年代以後,Michel Foucault是識別基準。

台灣中研院有人自稱他得到Foucault啟發云云。其實只是趨附時尚,並無絲毫真知實學。但是僅此一惡例,可知Foucault的價值。

所以我建議你,先以Michel Foucault的著作與演講錄,建立你的書單主軸。一般人可能依賴中譯本,其實反而為自己製造學習障礙。我在80年代開始研讀Foucault思想,即撇開中譯本與中文論述。所以於其哲思別有會心。

1984年,我發表第一篇相關論述,即判定 Nietzsche 與 Heidegger哲學是Foucault思想的基本框架。後來看見Hubert Dreyfus and Paul Rabinow1983年出版的書,台灣大概是1984年盜印,Foucault自己說,一般人知道他是尼采主義者,卻鮮少知道海德格哲學對他的深刻影響。當時固然非常自豪,與Foucault有知己之感。但是至今中國學者仍然很少把握這一哲學主線。主要原因,當時注意福柯的學人,幾乎都不具深厚西方人文史哲學訓練。

再以尼采與海德格為例,他們的哲學方法極重視詞源學。古典文化素養很深,神學訓練更深。語言修養是哲學思維的基本前提,無論中西哲學皆然。我在他處以論述甚詳。

不看你書單所列諸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使他們的著作偶有可取,對於你自身永遠只是他人餘唾。高明的典籍很容易辨識,那就是他交給你獨力面對世界與獨立思考批判的能力。例如 St. Augustinus的《懺悔錄》可以說是我十二歲時的啟蒙書。但是與我的信仰與價值觀世界觀,並不相干。

你現在閱讀福柯論著,可以說相當幸福。因為英譯本在博客來多有,如難購得,台大圖書館想必也有。如果收不全,我還可以看看我有沒有得借你?最終你還是得直接讀法文原著。希望你堅定的學習英法德文。如果每日翻譯一首詩,成就必定可觀。

大學時代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輩說,人一生值得讀的書,一個桌上書架就夠了。他的本意只要十本書就夠了。但是他天資很高,非我輩中人,所以不必拘泥。

你成大醫科的貴友,似曾亮維的情況,已有主見,無須在意。大道通天,各走一邊罷了。

希望你持之以恆,好好栽培自己。有甚麼問題,歡迎再來信。

______________ 李霖生201612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霖生 的頭像
    李霖生

    李霖生的教學網站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