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隐公三年

历史是人民的记忆,所以周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民族的伦理记忆,维系着政权的正当性。然而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分割,亲族的情感渐疏,政权的系络开始松动。原本是亲族的统治者之间,逐渐有了隔阂。

这时只凭着几世之前,血族的记忆,不足以使争夺土地财货的城邦统治者休战。因为血浓于水的情感趋于淡薄,无法互相信任,最后演变成必须交换人质,才能够保证约定之可信。其实交质已经证明了信约的崩溃,即使互相要挟也无法确保彼此的约定。

关于权力继成法则的讨论,持续出现在《春秋左氏传》「隐公三年八月」。宋穆公病危,对大司马孔父交待继承权。

他依据「传贤不传子」的原则,坚持要把君位传给先君的儿子「与夷」,以「光昭先君之令德」。

宋穆公的权位来自宋宣公传贤不传子的决定,但是显然后人对这一「传贤不传子」的判准,无法遵从。所以穆公要把君位传给宣公之子「与夷」,群臣则拥护穆公之子「冯」。他们所考虑的权力继承原则,仍然是嫡系的血统。

权力继承的问题显然经常困扰着个城邦的统治者,所以卫庄公也遭遇其臣石碏的劝谏。

《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宠爱「嬖人之子」州吁,影响到桓公的接班形势。石碏提出六逆六顺的权力继承原则,劝谏庄公,不要因一己之私的爱好,打乱了继承的秩序。

所谓「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贵贱、淫义,意义还有待厘清。长幼、亲疏、旧新、大小则相当明确地遵循着亲族伦理的系谱。如果不顺着伦理系谱就是「逆」,所以六顺的内涵完全依据伦理关系: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____李霖生 醫學哲学:《身体野生思考》下卷 权力继承的危机之隐公元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