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思潮与人的自我认知
古希腊世界的爱奥尼亚思想家所提出的古老问题「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十七世纪的答复是:世界是由每一瞬间的物质零件配置结构组合图(configuration)之持续存在所构成。
人类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人类自我认知(self-identification)的关键环节(movement)。透过身体形象(body-image)建构我们的自我形象(self-image),而自我形象是自我认知的枢纽。
司马迁提示读书人一生的志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言。」无论儒家的「天人合德」或道家的「天人合一」,都是探讨人在宇宙中的定位。
以现代人的说法,可以说是「存在感」的问题。人究竟以什么姿态存在于此世?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人的存有(human being)?
重建我们临床之际对身体的认知活动,逆推与重构之后,我们将发现真相与常识截然不同。常识以为身体是客观时间与空间中的客体(object),但是哲学家Kant与Whitehead, 天文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1942-)都曾析论牛顿物理学的世界观,其实是认知主体(subject)主动建构起来的认知与表述框架。
首先,人类依据自身基本的认知装备(sensibility),建构三度空间的结构。然后将身体的影像赋予一组三个数据(x, y, z),以三轴相关定位标示该身体的存在。再以数字度量显示身体的体积与重量。如此这般,身体在所谓空间的广延里,获的一套数据证成其客观存在。
所以对我们来说「身体这个实体」,在客观的世界中具体占有空间。A. N. Whitehead 却说无论我们如何看待组成身体的质料,并且赋予它实体性(concreteness),其实它只是我们在牛顿物理学的世界观里,主动积极建构的一个单一坐标落点(simple location:x, y, z)。(39)
所谓具体的实体(substance),一物存在于世界的托子,只不过是最简单的一组变量所标示的定位。
标示一物存在真实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数字化的语言。身体或其他物体,因为它们不透光,而且将光折射进我们的眼瞳,遂形成物象(figure)。然而感性并不是全然被动的接收器。
认知的瞬间,犹如摄影的作用属于物理范畴,通过光学设备成像。物体折射的光,在摄影者眼里的相片,存在于暗箱(camera obscura)快门切断的视觉之间。(40)
感性必须将这一物象,主动以数字记号标示出它的落点 location,体积与质量。以这一套数字符号确保该物的真实具体存在,其实这具体实在性是我们透过数字化空间的逻辑,拟构所建立起来的。
当我以量子物理学的观点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我们必将重新定义实体性(concreteness)概念。并不是自然世界产生质变或量变。
世界的运行,宇宙的生灭成毁,也不是始终如其所表现的那样。哲学家不断提升人类自身认知装备的能力,所以发现了「误置实体性的谬误」(the 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41)
(39) Alfred North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40)Roland Barthes 1995 p. 1115.
(41)Alfred North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p. 51, 58.
________李霖生 醫學哲学《身体野生思考》上卷 第二章 认知、语言、与凝视: 数位思潮与人的自我认知 2017.05.02 22: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