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的目標在於訓練小孩足以對抗命運的打擊。教育小孩並非防止他受死,而在於教他生存。生命不只是呼吸而已,更重要的是存在感(le sentiment de existence)。最真實的人生不在於活完其生命,而在於有情的一生。(盧梭 1: 253)

死亡不是盧梭思維的斷限,而是其教育學的基點。生死臨界的超越點就是盧梭啟示教育理想的座標原點,由此鋪成民主政治的人文理念。因此教育最基本的意義便於以死亡為界,傳授生活的藝術。而生活不僅是存活,還要活得有感覺,使生命有意義。但是盧梭何以安慰人們被死亡焦慮折磨的心靈呢?

盧梭說:我們如能不朽,將十分不幸。(2 : 306)因為人的命運即時時受苦。(1: 260)人生多苦,境遇無常,所以畏懼死亡好像是很荒謬的,因為死亡為我們開啟一番更美好的新生。盧梭唯有解消了人們死亡的焦慮,才能夠使我們重新關注以死為界的人生。

但人生是否多苦,盧梭只交由我們自行檢證。死後美好的新生,更有待宗教信仰的背書。然而盧梭強烈的現世關懷,躍然紙上。


 

今日臉書:李霖生民主政治教育學 頁1 李霖生 2016年10月4日

引申閱讀:MAG世代教育革命:如何翻轉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