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能指与所指永远悬隔之宿命,也是人类认知之悲剧性命运。医者之言语犹如能指之形象,在连续开放的议论之回旋中,无止境地自我取代着自我。(53)

名之假借义参见《毛诗‧国风‧齐风》:「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名者,借为明也。所以出乎不明的名,最后遂借为名之臻于「明」。根据《老子》对于「明」的界定:「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章十六)知常是「明」的前提,「复命」则是「知常」的前提。名是明的隐喻。

「明」的境界是生命的超越境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章二十二)说明超越的境界是如何修练得之。除了常因自然而不自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章三十三)

自知与反省的逆觉之知,更是修练的法门,所以说「明道若昧」(章四十一),实因暧暧内含光。「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章五十二)真正的「明智」在于看见最隐微的细节,于是又回到知常曰明的轨道。

简言之,「名」的最高境界「明」,其实是「无名」默存的世界,因为言语栖身于那烙印着语言自我身世的诠释之上。默存的境界,医者翻译身体之天籁,其实犹如一种解经学(L’Exégèse, exegesis, ἐξήγησις)透过封印,异象,肉身形象,亦即透过整部《启示录》( la Révélation),倾听那无限神秘,永远推陈出新,绝不自我重复的神的法旨纶音(le Verbe de Dieu) 。

我们批判自身文化传承的语言的起点,正是我们徒劳无功等待着的「圣言」(la Parole)的最后审判之初。(54)

普遍人固然可以知道,生命里主要常梗坚定的周而复始重现(recurrences),唯有圣明之人同时又确知:任何事物周而复始重现,都不会是真正的重现每一个细节。没有两天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两个冬天会是一模一样的。

逝者,一去不复返。能够看见最隐微无常的细节之恒常,方真是知常之明。「可名之名」令我们铭记那周期性的共相,世界的梗概结构(universals)。无名却绝非虚无与匮乏的无能,而是无所不知(apprehension)的全视(vision)。
 

(53)Michel Foucault, p.15.

(54)Michel Foucault, p.15.


_____李霖生 醫學哲学《身体野生思考》下卷 生命与真理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间的转译系统 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