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李霖生《中醫哲學隨筆》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中医讲究文采,由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得以见证。

中医学术本源《周易》,闻一多先生早已倡言其文采风流。

即使是《易传》也充满绝美的格言警句,后学岂能不知?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哲學隨筆00015: 中醫必是儒醫

1.中醫聽音樂

西醫呆呆看屏幕數位語句,中醫傾聽身體的天籟。

平生所遇中醫甚夥。惟兩神醫令我終身不忘。

第一位神醫,中醫執照出自民國二十年後之上海。老先生隱居鄉野,白髮童顏,仙姿綽然。

略一搭脈,便問:「結婚了沒有?」「離了。有沒有孩子?」「年輕人不要貪玩,快點再婚。」

至於身體狀況:「氣血太盛,沒病。……」

因為僻居鄉野,一上午也沒甚麼人上門,老少二人聊開了。

向老人家請益養生之道,老人吐屬文雅,儼然名士。神醫學究天人固不在話下,一筆行草更是華茂春松,榮曜秋菊。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哲學隨筆00014: 《濒湖脉学》的詩學趣味

 

中醫哲學隨筆00014: 《濒湖脉学》的詩學趣味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有云: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 (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哲學隨筆00013:拿Michel Foucault說嘴

十幾年前,會議上評一比丘尼論文,反胃。

該論文屢次引用「尼采說」。對於耽讀尼采三十年的我來說,簡直是褻瀆亡者。

其實都不是尼采說的,該尼其實沒看過原典,即使看了也看不懂。但她既成了教授,又做了院長,還有可能成為大學的董事長。反胃。

當然即使做了董事長,每回看到我,還是得避道而行。每回瞥見她窺伺的眼神,還是反胃。

 

然而所謂學術界,尤其殖民地學界,這種傢伙多如過江之鯽,何必厚責於她?這些卑微的窺伺的眼神,在學院的每個角落閃爍。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 Babel Tower ?

IPQCIQCPQCOQC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轻视人文素养教育,或者直接说没有美学修养。艺术与美学太遥远了。对于短视近利的市侩来说,美学教育根本是个x

大一国文必修变选修,选修变免修。注重英文教育,却排斥莎士比亚与圣经,以为只学应用英语会话就够用。

发掘特洛伊城而知名于世的Heinrich Schliemann,除了母语德语以外,还自学了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等多种语言。他自述精通各种语言的首要途径,就是《圣经》与希腊神话。

台湾很多人认为学习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对学习英文没有帮助。其实,每周只教资质普通的大学生一首William Shakespeare的十四行诗,透过Cambridge的注疏本,以及要求学生每周翻译一首sonnet。十一周之后,学生的中英文素养,都明显提升了。

一般人语文能力低劣,多半是因为短视近利,不知道学习语言必须透过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而掌握文化的精神内涵。

现代西方临床医学遗忘了死亡的真谛,于是生命的意义产生异化。西医为何遗忘了死亡的焦虑?因为古典身体三位一体的神学建构崩坏了。现代西方临床医学里,身体不再是生命神圣的隐喻。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by Hieronymus Bosch

中医哲学随笔000011:媚俗是资本主义的必要之恶

“ Brave New World ”贴上了反乌托邦的标签,我认为这是恶意的中性化,也就是模糊了这部小说对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因为Aldous Leonard Huxley所预言的文化危机,已经发生了。

一般人会同意,言语粗俗意谓着思想平庸。但是颇有一些顶着博士学位头衔的人,为了媚俗,甚至要求哲学著作要能够平庸浅薄。「深入浅出」就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自作聪明的口头禅。深刻的思想必定以隽永的语言表达之。《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急于媚俗的知识分子更主张:论文要能让人看得懂,起码要让专家看得懂。这里所说的专家,是怎么产生的?还是那句老话:「有几流的评审,就有几流的冠军。甚至会有不入流的冠军。」

Michel Foucault倒是用了许多篇幅,证明神圣的真理如何演变成庸俗的知识板块。脱俗的先知又如何蜕变,成了媚俗的教士集团。一个人不会变成教士,所以说是教士集团。鲁索也阐释过「人民的宗教」,奈何衰变为「教士集团的宗教」。尼采说:卑劣与庸懦的奴虏,必须相濡以沫,以愚蠢彼此取暖。

我很心仪古代的儒医,他们研读的是生命的学问,而不是尸体的学问。所以他们不需要国家考试的认证,儒医的执照是小民的口碑。儒医没有为了营利而丧失人性,因为他们有信仰:「修和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学院里有元老院,教育有教育部,文化有文化部,人民健康的生活有公共卫生部。「国家昏乱,有忠臣。」自古良吏多是酷吏。

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的科学变成科技挂帅?艺术变成了文化工业?美学不是科学,所以美学教育变成「艺术欣赏」这种边缘的学科?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y with machine  Richard Lindner

中医哲学随笔000010:医学院的机器人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在于其叙事风格之迥异。鉴别中医与西医叙事风格殊异之因,乃因各自宇宙诗学源流不同。

何谓诗?诗乃以语言为媒介形构意象,以意象表现生命之理念者也。此一定义由三组议论构成,即语言的特质,意象的类型与表现的风格。此定义最终的归依在于生命境界蕴涵之终极关怀殊异。

何谓诗学?诗学即文学理论之别号也。其定义有二:凡文学理念有系统之议论,即所谓诗学也。凡就专家专书之文学表现技艺,条理铺陈者,亦所谓诗学也。本文「宇宙诗学」即属于后者,探究临床医学以语言为媒介形构意象,以意象表现宇宙观之技艺特质也。

所谓「宇宙诗学」(cosmopoeic)乃针对形上学之宇宙论(cosmology)而言。一般学者倾向议论宇宙论,西学东渐之后,此实乃中规中矩之议题,惜哲学世代已交替矣。

试觇世界顶尖天文物理学家已建议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principle of natural selection)诠释世界观的形构原理曰:只因有些个体对世界作出正确的结论,所以这些个体更适宜存活于此世。

又依所谓人性的原则(anthropic principle),意即我们以我们存在的方式观看我们存在的宇宙。许多不同的宇宙,以及宇宙里许多不同的区域,都存在其自身的原始完型。

换言之,我们生存其中的「时空事件」(亦曰宇宙事件)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而此生存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宇宙具有何等样态。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by  Hieronymus Bosch

 

中医哲学随笔000009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在巍峨的学院里,中世纪晦暗的天幕下,人类像爬虫一样蠕动着丑陋的身体。邪恶的黑暗庇护着淫猥的温暖,荧荧的烛光只能照映,人生如壁龛里纵横的斧凿痕。

中国古典临床医学的哲学:「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超越肤浅的凝视,光自眼球表面反射回去,仿佛眼睛还有视觉。耳鼓虽然澎澎震动,却未破解任何密码。心止有脉搏的回响,已经没有倾听的怦然心动。

当一切陷入挖空的闇黑之中,止剩大气里微幅的肤触,以间不如发的波动,或者应该说曾不能以一瞬的间距,敲响了天地万物。我们在无间的耳鸣里,瞬间弥漫了六合之内。至于六合之外,不用说了。

但是人生逾越节的激情,在彼此多角度的目光交织之下,谱写着每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但是耶稣基督神圣的生命意义,却在周遭肤浅的,嫉妒的注视下,遗失了。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ssion Triptych by Hieronymus Bosch

 

 

中医哲学随笔000008 : 逾越节的激情

 

Hieronymus Bosch的Passion,画中人的视线耐人寻味。耶稣凝视任何阅读这幅画的人,那是超越时空温暖的凝视。

Passion一般译为「受难」。谁受难?为何受难?如何受难?不妨聆听《St. Matthew Passion马太受难曲》。《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开宗明义,关键词「逾越节」立即浮现。

Passion蕴含着passover(逾越节)的宗教意义。所以受难是为了获得救赎。按照圣奥斯定的《天主之城》所言,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受苦受难。

所以人生就是Passover,跨越这个关隘,「逾越节人子将钉在十字架上。」耶稣以巴斯挂羔羊的隐喻,启示基督教信仰生命的意义。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  by Hieronymus Bosch

 

中医哲学随笔000007 : 中醫必須要有共命慧

 

山崎丰子的巨作《不毛地带》,有一段天台宗高僧「共命慧」的开示:

佛教的根本就是同体大悲的「大悲愿行」。人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的「自了汉」。一个人的生命必须带给他人感动。人生的目的在于带给他人幸福。

人必须心存众生。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感受与激情,不仅束缚了自我的生命,也束缚了众生的生命。若心无大悲愿,人生残酷犹如炼狱。

中医哲学启蒙的神圣的凝视,在几何学虚拟的空间之上,冥观众生交光互映的安魂曲,免于现实欲望的内在的自由,免于行动与磨难,免于内外交征,唯有感觉的一丝恩宠悬吊着我们。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mentation of Christ Andrea Mantegna

 

 

中医哲学随笔000006 : Voir, savoir?

 

如果不懂得voir, savoir. 你永遠不懂現代臨床醫學的哲學。美學的透視法,以及亞里士多德形上學的範疇論。

如果你不知「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你就不懂得中醫。

 

1.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Last Judgment by Hieronymus Bosch

 

善的缺席( privatio boni )

现代的医学院,悠远的回廊里,遗落了许多古典的踅音。或许是奥德赛乡愁的鷇音,又或许是耶稣在髑髅山上,亦步亦趋的苦路:

临床医学的省思,骨子里还是记号学(Sémiotique)的结构。借着凝视身体以反思生命的意义,仍然属于理念史(l’histoire des idées)的议题。

所谓历史只是,穿越冥府的漂泊的灵魂,乘坐记忆的柏舟渡过遗忘的河流,随意抛下的时间之锚。因为记忆只是遗忘的一种形式。

对于西方古典哲学来说,人类生命的有限性,除了表示对无限的否定外,并没有其他积极的内涵。身体始终等待着末日审判的最后救赎。

有限的人生一直让我们警惕,人类是浑身都是罪恶的证据。必将腐朽的身体是原罪,是定案的惩罚。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 1827 -- Eugene Delacroix

 

Michel Foucault的Naissance de la Clinique序言里,开宗明义,说这一部书里,包含了空间,语言与死亡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都是探索凝视的问题( il est question du regard )。

中醫哲學隨筆000004 : 凝视死亡

时间向上下四方延伸,空间是变幻的棋局,城市由玉石模样的浮云构筑,人面在高倍显微镜下四散开去。

我们找不到测量的原点,因为合理的坐标莫测一如气象学。永远无法对焦的焦虑迫使我们以弯曲的云纹度量认知的距离,或许稍等一等就能调校正确的误差值。

最困难的关口在于我们还不是以自己的眼睛测量,一切都依赖光的折射,然后铺在他人的视网膜上。

语言、光线与距离,三者之间应该遵循勾股定理,但透过三棱境之后,有着翻译如何可能的疑云。我要停在无边的边境上,我要住下来,住在无边的边境上,这里将是最后的救赎。

我们不喜欢他人背转身去,太多背影将会遮蔽我的生命,当我变成完全的阴影,我的生死将只是他人脚边清晨逐渐在背后缩短的影子,或者黄昏在前面渐渐拉长的黑影。

如果说影子是蝉蜕,而影子代表死亡,那么蝉蜕的影子又是什么。如果没有影子,活着有如界定?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 Jerome at Prayer  by Hieronymus Bosch

 

Michel FoucaultNaissance de la Clinique序言里,开宗明义,说这一部书里,包含了空间,语言与死亡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都是探索凝视的问题( il est question du regard )。

早餐吃着海胆海苔裹的饭团,听到新闻播报:台湾顶尖的大学医学系,也出现招生不足额的问题。据推测部分原因,在于公费生必须发配偏乡多年所致。

以医疗事业为个人营求名利的终南快捷方式。考取医师执照,筹募开业基金,成为名医,财源广进,五子登科,这是几十年来,台湾广为人知的登龙术。

不愿领取公费,因为为了偿还公费而浪费黄金岁月,这也绝对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这种理性计算,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的正义。

所以台湾的菁英,短视近利的势利眼,可以获得正当性理由:It’s beyond my control !

我的汽车经纪,因为我是念哲学的,不免与我慨叹:有一回一名搞医美的名医,邀他到自家医院地下室,欣赏他的玩具。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ieronymus Bosch的油画Narrenschiff (Het narrenschip)

 

​Michel Foucault的Naissance de la Clinique序言里,开宗明义,说这一部书里,

包含了空间,语言与死亡的问题。

这些问题又都是探索凝视的问题( il est question du regard )。

Hieronymus Bosch生活在中世纪灰蓝的天空下。

即使是天际悠远的梦境之外,光,也总是幽静无语。

一艘漂流的船,因为太过喧嚣的细节,

任意搁浅在水静鹅飞的黯然流光里。这里距离神的国度,似近而实远。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 in Arcadia Ego II by Nicolas POUSSIN

1963年Michel Foucault的Naissance de la Clinique序言里,开宗明义,说这一部书里,包含了空间,语言与死亡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都是探索凝视的问题( il est question du regard )。

 

凝视的三个条件:光,时间,距离。当鸟飞出我们的视阈,飞向幽暗的未来,光不再启蒙,千里之遥的距离造成想象与认知的障蔽,一只不在眼前的鸟反而启发更多的想象。

 

时间是凝视的第三个条件,因为时间的界限也就是宇宙的界限。我们的视线沿着一只隐形的时间之箭射向未来,那是我们度量存在的界限,也是想象力的界线。

 

记号是一个载体,它以它的间接性建构生命的回路,形成视网膜上残余的影象,当生命已逝,它却似乎为生命营构了一种抽象的不朽。其实当下的生活只是温暖的肤触与饱足的口腹。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西醫差別在於敘事風格-1

如果運用簡單的類比,西醫可以說是視覺系。因為西醫相信「看見了,知道了。」

中醫可以類比為音樂系,如《莊子‧人間世》所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然而隔著表皮我們如何看透身體幽隱的真相因此西醫必須自信診斷建立在醫學對身體的透視之上

但是問題在於西醫自信能夠認知真理的預設「看見了,知道了。」,其實是主觀的想像。

穿透表皮,看清身體內,黑暗世界的真相,在於透視法( perspective )。

Andrea Mantegna的 The Lamentation of Christ(c.1480)以透視法的深度,表現了思想的深度。

透視法( perspective in art )在平面上表現了三度空間的線性結構。當我們凝視上面這幅圖畫時,讀者產生三度空間的深度感。而且在此空間中,存在著具體的身體( concrete body )。

看過這幅圖畫的讀者,死者的腳底伸向我們,壓縮的空間感,逼人而來。但是這種空間的壓迫感,只是全面啟動了我們自身的構想能力。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临床医学的身体

床医学的身体,可以是身体的第一种与第二种定合。所科技(technology)的象,机器人就是此种身体哲学的最佳典范。有高科 技的身体,犹如「钢铁人」,多么美好的白日梦啊。

Michel Foucault 鉅着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床医学的生》, 其就 是对资本主身体哲学探源之作,足以构成我们对床医学的反省与 批判。

即使欧美的医界,于自身学的省思,恐怕都没有达到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的思想水平。

生命的意时间的地平线,肉体的生命迹象是人生意最后的据,所盖棺定。

盖棺之生命的定止了它的记录,死亡宣告静默的永恒从此展开。时间时间的度量中才有意义,度量的刻度记录器无声的奏与旋律。

身体成生命价的定器,因它也就是人的命运。「生」,死亡不是生命的否定,死亡其是生命的一部分。新桂指月,月盈珠成。琥珀 成旧松之脂死万年矣。

此章从时间向度思索生命的定。身体是生命的定器,也就是身体是生命的转喻。人生由身体的衰意象构成(configuration),因此身体存在的动态形构(straturation)就是生命的隐喻。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莊子、Claude Lévi­Strauss 與 李時珍 《濒湖脉学》

 

林布蘭(Rembrandt)名畫: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光源彷彿來自天啟,又彷彿發自畫中焦點的大體,這是一部人類身體的神劇,永恆的一幕。

 

這幅充滿戲劇性的畫,極力表現了西醫臨床醫學的神學與哲學。

 

然而,音乐之于戏剧,犹如我们目睹织品texture在穿梭间完成一样。 《庄子》代表中国上古的身体哲学,以诗的语言隐喻身体的舞姿。身体的舞姿转喻着人生的交响乐。人生以身体为定时器,身体的舞姿遂得以演奏生命的天籁。

 

中文虽然是视觉的记号,基本上我们看了中文,就了解了中文的意义。中国古典身体哲学的认知原理,却要我们不看。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体的三位一体迷思

身体是生命的隐喻,但是却蕴涵三个可能的定义。

首先,身体的理论向度,身体作为思辨的对象,其逻辑性的虚构,如一个解 析几何所定义的「点」。身体是理论思维的对象。我们透过身体形象想象形 上学的生命实体。

其次,身体的生产向度。身体不再是理论思辨的对象,而是可以操作的生产 工具。身体犹如一组机器或仪器,具有生产的技术。身体以「结构–功能」 的思考模型,模拟为汽车或洗衣机,具有某些结构,实现相应的生产功能。「科学怪人(Frankenstein)」「钢铁人(Iron Man)」就是这一类型的意识形态的隐喻。

身体的第三种定义,作为「人性」的身体形象(body­ image)。身体不再是 「对象object」而是主体(subject),人类自我意识的具体化形象。我们不 再把身体当作逻辑的虚构,也不能视为单纯的工具或仪器。

现代临床医学的身体,可以说是身体的第一种与第二种定义的组合。所谓科 技(technology),就是理论与技术的组合。身体是科技的论述对象,或者 说只有科技的语言才具有阐释身体真相的正当性。

 

________李霖生《中醫哲學隨筆》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