嗆小人說

 

仿《蘇三起解》崇公道的話:「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有些人好議論他人是小人,你說他小人,他說我小人,我說你小人...

 

小人是小得沒了邊了,王家衛說的好,《一代宗師》宮寶森說:「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

 

君子與小人一照面,很容易分清楚。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知不知道什麼是「天命」?不知道也不要不打自招嘛。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是知天命的。所以一個人要能夠「不怨天尤人,過了五十歲,每天還能夠讀一讀聖賢書,繼續學做人」,就可以離小人遠一點了啊。


 

動輒就說別人是小人,應該是沒學過邏輯?因為「小人」百百款,「小人」可是都有具體定義的,自己心虛就做人身攻擊,這是方便自己文過飾非。說別人欠反省,自以為是,好像自己很會反躬自省似的。

 

君子與小人基本上是道德上的概念,道德屬於自律範疇,用道德概念攻擊別人,比較像小人。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其實一個人自問,一生蠅營狗苟,一味在名利之間打轉,最好不要指稱別人是小人。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別人是小人,那你自己夠仗義嗎?


 

客觀看來,台灣的社會小人特別多。因為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些什麼教授啦,詩人啦,都是先不問你的思想高明不高明,只問「效忠不效忠?」「聽我的話不?」這是就宮寶森說的,「沒有容人之心,是小人。」孔子講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以說誰是真小人?誰是貌似忠厚的偽君子?我們其實辨認得出來。只是基於道德律不宜指出來。因為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所謂的「周」,就是「周全」,章回小說與戲詞裡常常會有:「還望哥哥周全。」所以也是「與人為善」的意思。

 

卑微與懦弱的人類急著與人「相濡以沫」,哪裏能分辨此人善不善?仗義不仗義?逢迎私利,自以為「與人為善」,這就是「小人比而不周」。「比」這個字的甲骨文,就像「兩個人一前一後黏在一塊,朋比為奸。」這「相濡以沫」的「沫」,就是口水嘛,所以說小人就好這一味。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壞就壞在媚俗之人不辨媸妍。所以只能「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