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核心課程-經典導讀:《臨床醫學的誕生》分組討論  

[長庚大學_核心課程] 經典導讀:《臨床醫學的誕生》Michel Foucault ,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課程每週授課內容 分組討論

 

第十五週

講次名稱:歷時軸上的隱喻

1       生命的意義湧現於時間的地平線,肉體的生命跡象是人生意義最後的證據,所謂蓋棺論定。蓋棺之際生命的計時器終止了它的記錄,死亡宣告靜默的永恆從此展開。

2       時間在時間的度量中才有意義,度量的刻度記錄計時器無聲的節奏與旋律。身體成為生命價值的計時器,因為它也就是人的命運。

身體是生命的計時器。光陰是時間的隱喻,時間與空間在光陰的移動中融合,而身體形象作為人生在世的計時器,度量著生命的意義。

     指定閱讀文獻: 

     Michel Foucault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臨床醫學的誕生》劉北成(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第九章:隱形的顯形之物

活動設計:每週活動設計詳細說明見於「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項目下整合性說明,以免支離。

     第十五週-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

     Question:身體是否不可分割?不可滲透。

     History:中國哲學經典《莊子‧養生主》

     Method:逆覺之知

     System:臨床醫學的辯證法

     Project:呼應《野性的思維》

  

第十六週

講次名稱:認知生命的韻律與調性

1       生命的意義湧現於時間的地平線,時間的意義表現於時間的度量,時間的度量因計時器之不同而各異,計時器各自演說著自己的肌理。

2       人性的定義在於你應當生活如音樂。鷇音呼喚,快快快去,只因人這種存在者,無法承載太多真實的存在。時間過去而時間未來,過去未能實現的與過去已經存在的,指向同一個終點,一個常存的現在。

3       觀者乃觀於萬物之遷遷流謝之上,於萬物遷流之後,觀於其中,週浹內外。「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4       觀於萬物邈遠之可能之境,復觀於物之最切近當下之現實。觀者既然賦萬形以涵意,卻又能免於認知之把握。「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

觀者既臻最終至善,卻又似始終無可企及。此即所謂超視者實乃終極之理想,卻又是絕望之追躡。

      指定閱讀文獻:

      Michel Foucault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臨床醫學的誕生》劉北成(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第十章:體熱的危機

活動設計:每週活動設計詳細說明見於「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項目下整合性說明,以免支離。

      第十六週-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

 Question:如何回歸生命的本真:生命與時間的關係

 History:近代科學哲學與科技史:回顧聆聽音樂的審美活動 

 Method:以時間的度量建立生命的評價:如何達到生命的超視vision

 System:身體的美學系統:美學與科學的辯證

  Project:因為美學與科學的辯證,貼近生命的本真:邁向中國古典臨床醫學

 

第十七週

     講次名稱:認知結構圖

     每人繪製自身的認知結構示意圖

     指定閱讀文獻:

     Michel Foucault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臨床醫學的誕生》劉北成(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結論章。

     活動設計:分週報告總回顧討論。累積各週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報告中應注意部分,

     嘗試在完成論文前做整體討論。 

     第十七週-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

    分週報告總回顧討論

 

第十八週

講次名稱:結論   

     指定閱讀文獻: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Michel Foucault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臨床醫學的誕生》劉北成(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結論章         

活動設計:每週活動設計詳細說明見於「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項目下整合性說明,以免支離。

     第十八週-思辨性討論課題之設計

     Question:根據研習本課程之結果,自訂研究題目。說明問題意識,明確定義關鍵詞。

     History:研究回顧與文獻檢討

     Method:表述明確的方法意識

     System:根據問題意識與定義,以論證形式鋪陳議論。

     Project: 說明已完成的議論,並預示下一步研究。

(編輯上述各週報告,整合為一篇符合五大要素的論文。)

 

 

 

**課 程 的 創 意 設 計**

 

本課程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反省批判能力,我們知道反省能力必須回歸個人生命的原點,以自身的認知歷程為批判的基地,局外人無以置喙。運用過T-Group的教師都知道,團輔活動強大的啟發力量來自小組成員團體回饋(feedback),所以教師僅預設了教育的劇場與劇場的管理,此外則無須詞費。(審查若有疑義請先閱讀:朱秉欣神父關於T-Group著作。)坦白說,學生當下進入學習的場域,於實踐與回饋中成長。師長無法以理念先行,預設其最終效應。然而依據余三十年經驗確知,運用T-Group於教學,一般長庚大學以上之學生,包括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與臺灣師大,此類教學活動之效果均屬上乘。過去施之於長庚大學學生,實收效甚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