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批判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片來源:網路

電子書?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網路 The Giver / Jeffrey Bridges


以出版之名


我們常說「人格」,「人品」。沒有人格,人品卑劣,並不犯法。但是我們不會以為不犯法就算是個人了吧?

法律只是一條虛擬的界線,一旦越過這條界線,你就成為與人類社會為敵,或者必須再教育的「異類」。所謂異類,可能隱約指責你不配做人吧。然而我們不會把話說死,因為犯法的理由很複雜,不可一概而論。

反過來說,你也可能從不犯法。但不表示你有資格做一個人。如果說一個人沒人格,那不就是禽獸了嗎。且慢,鳶飛魚躍,禽獸可愛極了。不要再讓可愛的動物揹上汙名。寧願與禽獸同群,恥與人的邪惡卑鄙為伍。

出版社乘人之危,仗勢欺人,不必犯法,只是失了格調,很沒品就是了。「出版」一詞本義就在於傳播有「公益」於人群大眾的訊息。甚麼時候開始,出版變成唯利是圖了呢?其實喪失做人的初心中,那股善意的人,並不只有「出版人」。滾滾紅塵,願做神仙老虎狗,做人只是做辛酸的啊。

還有一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啊。」瞧,這末法亂世,生兒育女不是作孽嗎?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馬讀書會
 

 

當今過眼多少所謂「讀書會」,其實都是「嘴炮會」
 

先正面的描述一下「讀書會」,「讀書會」的團體互動方式基本上是T-group

「讀書會」的目標是共同成長的小團體。所謂共同成長,成員共成一個生命共同體。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近平的儒家外遇事件

TIME magazine:The Chinese President’s Love Affair With Confucius ...

文/ 李霖生

 

Michel Foucault說西方人一旦遭遇中國文化,不免罹患失語症aphasiques。他們因為文化解碼學的脈絡嚴重的扭曲,導致知覺構圖的斷裂。西方人對於自身的失語症與認知錯亂,其自處之道就是將中國文化歸類為一種神光離合的譫妄棋戲,判定中國是一個荒唐弔詭的國度。

在這種前提之下,他們一再很失禮的說「中國國家主席與儒家的外遇」,而儒家變成了權力鬥爭的工具。

首先,我們必須檢證:儒家政治哲學與馬克思哲學是否矛盾?偶然看見韓國國寶級「盤索里」藝人於說唱之際,手搖摺扇,扇上書漢字:「志於道,游於藝。」禮失求諸野,不免衷心感動。這幾個字出自《論語‧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藝」這個字的形構,像一個人跪坐,雙手護持懷抱中的植物。「園藝」就是「藝」的本義。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gdal Bavel (巴貝爾塔、巴比伦塔) __ 圖片網路

 

失語症

今年TIME magazine关于中国的报导中,其中一则的标题是

“China’s Chairman Builds a Cult of Personality”

另一则的标题是

“The Chinese President’s Love Affair With Confucius Could Backfire on Him”

由这两篇报导看来,2016年最耸动的新闻,应该是西方传媒记者竟然指控,中国国家主席是邪教教主,以及毛泽东是否借尸还魂?而且这个邪教的教义,竟然背离中国共产党的圣经与教义,导致孔子思想的复辟。

中共当局与一般读者,似乎对这些指控皆等闲视之。究竟是大家对于西方记者的评价本来就甚为低劣?还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因为讯息错误很可能导致毁灭性战争?

Michel Foucault曾经引用Jorge Luis Borges虚构的《一种中国百科全书》,说明西方人一旦遭遇中国文化,不免罹患失语症(aphasiques)。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網路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今年TIME magazine关于中国的报导,有两则相当碍眼。其中一则的标题是

“China’s Chairman Builds a Cult of Personality”

另一则的标题是

“The Chinese President’s Love Affair With Confucius Could Backfire on Him”

先看第一则的标题。Cult of Personality可以翻译为「个人崇拜」,却只是现象的描述。其实,Cult含有邪教的意味。所以这篇报导难免充满了主观的偏见。

记者的误解或许因为他不理解「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一章句中,儒家政治哲学的宇宙论隐喻。道德属于自律的范畴,相对于法律属于他律的范畴。北辰与众星的关系,同样出自于宇宙万物内在先天的规律。儒家非常重视佣有权力的人,必须能够自省与自律,绝不可滥用权力。

第二则报导使用了Love Affair这样的字眼,乍看似乎只是美式无伤大雅的幽默,然而Love Affair指涉婚姻关系出轨,一桩非法的外遇。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織衫  

 

近日買了一兩打MUJI 與UNIQLO的Kashmir羊毛針織衫。愜意!

平價而舒適。感謝資本主義大神通。感謝市場的機能覺識。

反正出得起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

誠懇做生意,商品講究品質高,這是資本主義的王道。

搞什麼牛鬼蛇神,文創產業?

 

《老子》章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血  
  •  
  • #1 陌路客 於 2014/08/07 21:07
  •  

    老師您好

    最近在市面上看到許多書籍都開始以甲骨文作為方法論著述
    像是這本
    《巫帝國藏在甲骨文裡》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5561

    老師有何感呢
    祝安好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0621 : 法國高中會考反思台灣十二年國教 (原題目:「十二年國教」理想何在?)|

 

近日「十二年國教」爭議甚囂塵上,眾人難知「十二年國教」理想何在?又質疑為何特重寫作能力?

「十二年國教」若為普及教育,豈可厚非?「國教」的問題癥結其實在於所學何事?臺灣整體教育的理念錯誤才是問題核心。所有的教育理念皆在於發明人性,學習的價值在於提升生命的境界,確保人向善的品質。以上才是普及教育的價值所在。

臺灣在資本主義狂飆之餘,以帝國之殖民地自居,殖民地教育的總目標「學以致用」,人生的價值以奉獻於宗主國之跨國企業帝國為無限上綱,殖民地教育喪失文化省思之主體性,所謂人生淪落資本家跨國企業帝國之釜底游魂。

忝位大學教職三十年,只不過在大學教育中加入一點哲學的靈明,既不得師長知遇,更遭同儕嫌惡排擠,眼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慘遭閹割,孤臣無力回天,唯哀輓臺灣莘莘學子自甘墮落為資本家之走狗。今偶見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考題,反顧臺灣半世紀教育喪亂之極,如今再離「國教」荼毒,備感王右軍之「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

至於媒體竟敢侃侃而談:「寫作只是主觀偏好,不能作才能認證。」簡直淺薄無知至極。奈何中國古代科舉竟以詩文取士,為天下蒼生甄選詩人入仕?臺大哲學系教授都淪為江湖賣藝市井小人,豈非衰世之徵乎?若有一日,磨鏡工匠與小學教員皆為不世出之大哲,則盛世不遠矣。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的目標在於訓練小孩足以對抗命運的打擊。教育小孩並非防止他受死,而在於教他生存。生命不只是呼吸而已,更重要的是存在感(le sentiment de existence)。最真實的人生不在於活完其生命,而在於有情的一生。(盧梭 1: 253)

死亡不是盧梭思維的斷限,而是其教育學的基點。生死臨界的超越點就是盧梭啟示教育理想的座標原點,由此鋪成民主政治的人文理念。因此教育最基本的意義便於以死亡為界,傳授生活的藝術。而生活不僅是存活,還要活得有感覺,使生命有意義。但是盧梭何以安慰人們被死亡焦慮折磨的心靈呢?

盧梭說:我們如能不朽,將十分不幸。(2 : 306)因為人的命運即時時受苦。(1: 260)人生多苦,境遇無常,所以畏懼死亡好像是很荒謬的,因為死亡為我們開啟一番更美好的新生。盧梭唯有解消了人們死亡的焦慮,才能夠使我們重新關注以死為界的人生。

但人生是否多苦,盧梭只交由我們自行檢證。死後美好的新生,更有待宗教信仰的背書。然而盧梭強烈的現世關懷,躍然紙上。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  


「擁有才是富有」這是偶然收聽到的,合雄建設的廣告詞兒。這真是一句曖昧

與糊塗的廣告詞兒「擁有」是什麼意思?如果照字面理解,擁有是要擁抱著

才能佔有。

 

我不必批評這意象有多蠢,只要相對來說:「享有才是富有」。

享的甲骨文字形象「宗廟之形」,「富」的本字與「福」字同一梗,象一高

而滿之祭祀用之禮器。所以就轉喻的結構而言,能享有才是真富有。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07b  


 《莊子‧大宗師》裡,兩度提及:「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年過半百,始終以為這是人間絕美之幸,卻終究緣慳。積幾世福德,可得此知遇?

余生無「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之樂,然而於臺大求學十餘年間,豈無師友之知遇?頃接某學弟來函,號召恩師門下,擇日雅集。

昔日士人之雅集,凐遠難知。今日之雅集,早已化為匠師行會。不以文藝相樂,但憑出身相認。余既生計無著,心境荒涼,自慚形穢,又復何雅趣可言?

博士班畢業以來,落拓潦倒,唯有無言,何可牢騷?毛主席曰:「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我是俗骨凡胎,難以超脫命限。

十數年來,側聞恩師以為我勢利小人,嫌棄師門。殊不知有人暗語我,吾師喜以勢利取人:「老師喜愛提拔那些功成名就的學生。」自忖從未獲國科會,中研院等學術高層青睞,又無洋學歷以鍍金,何敢自暴於師尊陛下?

學術講求創意,君子和而不同。現今臺灣絕無獨立思考空間,若我無能認同你的意見,則絕不尊重你的發言權。以學會為行會。學問僅存於門閥之間。彼以我為勢利小人,我意彼以勢利為門限,若此中有誤會,難道彼我之間夾著一勢利小人。其實該人最喜歡的金句是「不願我請人,不願人請我,但願人請人,中間有個我。」想恩師乃當世通儒,豈不明乎此?所謂知遇,實有天命存焉。

前述雅集居中聯繫之學弟,尺牘殊無章法,言下不諳人情,想一臺大博士,人文素養如此,一己之際遇不過全民之共業爾。臺灣大學充斥殖民主義之焦慮,又何必曰大學理念。

肉食者逕以「學以致用」為大學理念,這是殖民地對宗主國的耿耿忠心。豈不知「學以致用」是資本家事,屬企業職前訓練業務。「學以致用」無限上綱,還虛喊什麼通識教育?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20170619  延伸閱讀文章 : 2017 法國高中哲學會考

更新20140621 延伸閱讀:  法國高中會考反思台灣十二年國教

 

 

2012年法國高中會考題目

法國高中會考(Bac,baccalauréat)本週開始,照慣例週一早上先考共同科目哲學考題(Bac Philo),考生們有四小時作答。法國全國約有七十萬多人應考,今年最年輕考生年僅十二歲,最年長者為八十七歲。法國高中會考1808年由拿破崙創設,當時應考科目中就已包含哲學。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