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子書中醫哲學《身體野生思考》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石舟齋:欲迴天地入扁舟 ​​​​

僖公七年

东周天子失去统领天下的盟主地位,当时的国际秩序由后世所谓的霸主来维持。其实五霸维持国际秩序的原则,仍然依于周礼所蕴涵的伦理。

如《春秋左氏传》「僖公七年」,齐桓公与诸侯会盟,策划攻打郑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于是齐桓公修礼于诸侯。

郑伯派太子华与会,希望和齐桓公达成协议。如果齐侯除掉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郑国太子华愿意以郑国作齐的内臣,服属于齐国,以求与齐桓公媾合。齐桓公不觉心动,想要答应郑国的条件。管仲却对齐桓公说:

「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毋乃不可乎?父子不干之谓礼,守命供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即使动乱的春秋时代,霸业仍然建立在礼教的理想之上。根据管仲的诠释,礼的原则「父子不干」显然与伦理秩序有关。

齐桓公则质疑,诸侯会盟讨伐郑国,还没有得胜,如今有机可乘,为什么不利用呢?

管仲的回答还是富于周礼的理想。他认为齐桓公若能对诸侯「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郑国的覆亡指日可待。

如果不合乎「父子不相干犯」的礼,带领违背父命的郑国罪人「太子华」,去讨伐郑国,只会使郑国有话说(郑有辞矣)。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舟齋:欲迴天地入扁舟 ​​​​

 

庄公八年

《春秋左氏传》「隐公八年」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齐桓公继位的过程,可以说明当时权力继承的普遍性危机。《春秋左氏传》「庄公八年」所记,齐襄公派遣「连称」与「管至父」到葵丘驻守,并且说「及瓜而代」。

但是时间到了之后,襄公却一直没有派人代替他们。这两个齐国的大夫因此开始策划叛乱。乱源仍然是因为违背了权力传承的伦理原则。

齐僖公的同母兄弟「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甚得僖公的宠爱。公孙无知恃宠而骄,「衣服礼秩」犹如太子一样。

衣服礼秩是权位的象征符号,公孙无知僭用衣服礼秩,意谓着权力位阶的失序。齐襄公当然不能容忍公孙无知威胁到他的权力,因此减损了他的待遇。这两个齐国的大夫,就利用这个权力结构松动与悖乱的机会,图谋叛乱。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隐公三年

历史是人民的记忆,所以周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民族的伦理记忆,维系着政权的正当性。然而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分割,亲族的情感渐疏,政权的系络开始松动。原本是亲族的统治者之间,逐渐有了隔阂。

这时只凭着几世之前,血族的记忆,不足以使争夺土地财货的城邦统治者休战。因为血浓于水的情感趋于淡薄,无法互相信任,最后演变成必须交换人质,才能够保证约定之可信。其实交质已经证明了信约的崩溃,即使互相要挟也无法确保彼此的约定。

关于权力继成法则的讨论,持续出现在《春秋左氏传》「隐公三年八月」。宋穆公病危,对大司马孔父交待继承权。

他依据「传贤不传子」的原则,坚持要把君位传给先君的儿子「与夷」,以「光昭先君之令德」。

宋穆公的权位来自宋宣公传贤不传子的决定,但是显然后人对这一「传贤不传子」的判准,无法遵从。所以穆公要把君位传给宣公之子「与夷」,群臣则拥护穆公之子「冯」。他们所考虑的权力继承原则,仍然是嫡系的血统。

权力继承的问题显然经常困扰着个城邦的统治者,所以卫庄公也遭遇其臣石碏的劝谏。

《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宠爱「嬖人之子」州吁,影响到桓公的接班形势。石碏提出六逆六顺的权力继承原则,劝谏庄公,不要因一己之私的爱好,打乱了继承的秩序。

所谓「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贵贱、淫义,意义还有待厘清。长幼、亲疏、旧新、大小则相当明确地遵循着亲族伦理的系谱。如果不顺着伦理系谱就是「逆」,所以六顺的内涵完全依据伦理关系: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权力继承的危机

从考古遗迹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其中权力与宗教的关系,

掌权者所居同时是祖先神主所祀之地。因此我们应该从这结合血族、权力与宗教的地方,

开始我们对礼义的探讨。这就是封建中的宗法体制。

「宗」的甲骨金文作「屋下人人示」,本义为藏神主的居室。 宗也就是庙,

凡祭祀可追及始祖的称「大宗」,相对于大宗祖庙的称「小宗」,

只祭于寝的士庶人则无宗。每一祭祀,除主祭的族长外,还有族人与祭。

可以与祭者称同宗,这套分别宗族成员的方法即「宗法」。

原来有土有权,人们称之为君子的统治者,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伦理的身体/身体的伦理
 

周文维持政权传承的方法是礼教。礼教是基于统治的需求,建立在血族亲戚关系上的,权力分配与继承的机制。

所以说礼教是「天命」的伦理化,权力的正当性来自「天伦的逻辑」。

《诗经‧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据考信之《易经》《诗经》与《书经》典籍,「天」之涵意主要概括为三大类如下,这也就是周文的本义。

回顾上古天帝信仰中「天」之诸义,概言之如下:考察上古天帝信仰乃以人生之临界情境(critical conditions)为基点,探讨古圣先贤如何透过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s)以超度人生穷绝之境。

所谓人生之临界情境乃借用物理学之名相如临界温度者,盖因临界温度乃存有物变形(transfiguration)之界线也。

(一)、作生与监命之天

「作生」与「监命」虽为复词,但组合此复词之两单词,及此复词之词义皆出自原典。

例如「生」民之天见于《诗经‧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烝者,众也。言众民之生,乃受天所命,天命是人生之根本,说明生民之生存根源。「天生烝民」提示人类生命之完美性,其完美性来自「天」。此即神话之一大特质。

能「作」之天,见于《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言上天作此高山,山乃岐山, 周民所居。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人之间的身体

《孟子》所谓「尽其心」,尽者,其甲骨文字形象以一柄拂尘清扫一容器之形。尽心者心无杂念者也。

《周书》所谓尽心,侧重外王面向。《孟子》所谓尽心,或内圣之谓也。其实尽心是其共通的原点。先扫干净心中的私欲,只有为公无私利他,才是真正的长生之道。

因为「恫瘝乃身,敬哉!」必须以能知他人主观感受(疼)为前提,不仅《尚书‧康诰》于此未加申论,代表周文之《易》《诗》《书》皆未直接论述尽心之道。

 

即使临床诊断之际,关于疼痛,仍有赖病人自身之陈述。但是语言只是间接表述主体之意见,并不能确保听者真能体恤病人之疼痛。虽曰「敬哉」,其实仍仰赖临床之际心眼之观照。

生命就是由不被了解的孤绝构成的。(10)「恫瘝乃身」的本义出于一种生命的慧黠,是一种现实的智慧,创作一种高明的生存谋略。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恫瘝乃身,说文解字

 



今之中西醫多無醫德,唯利是圖,古人說「修合雖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無醫德蓋因無信仰,今人偏執科學陋見,自以為是。其實不知天,不畏天命。何以知天?須是「恫瘝乃身」。

 

《尚书‧康诰》有云:「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恫者,痛也。瘝者,病也。言民之病痛如在君身也。

畏者,威也。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棐者,一曰辅,谓天威可畏以其辅诚。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文疲弊

为什么中国上古哲学的大事因缘系于「周文疲弊」?

因为标举周文的封建社会,运用亲情与姻亲的关系,建立封建礼教为本的世界秩序。当先秦哲学家生活的世界,也就是周文的世界,亲情与姻亲的关系,建立封建礼教。

礼教的繁文缛节意在微调(micro-péréquation)宇宙的神圣秩序,务必令万物持盈保泰。行礼如仪在于确保政权,如果轻忽了礼,就不能确保政权永固。(7)

我们或许可以简单的比方,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权力哲学不同。西方的权力原则在于消灭,东方的权力原理则在于保存。

西方文化的动力在于占有与吞噬,中国文化的创生动力原则是温存与保全。中国文化的创生动力在东周遇到顿挫,人在竞争与求生里流失了人性。从资本主义成本会计的算计中。

《周易》《老子》与《庄子》正好表现了这一段历史的变迁。《周易》固然是周文的理念核心,《老子》与《庄子》则实现了周文疲弊之后,先秦哲学家文艺复兴的卓越成就。

中国哲学史的源头,先秦诸子哲学的终极关怀就是「周文疲弊」。(8)周文的核心理念就是「恫瘝乃身」。统治者以反求诸己的反省与同情,意在微调(micro-péréquation)宇宙的神圣秩序,务必令万物持盈保泰,巩固政權的正当性。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恫瘝乃身

中国古典身体哲学

《中医哲学》应该有一个副标题:「中国上古身体哲学」。就研究材料观之,则又落在中国古典的临床医学之上。从研究方法观之,称之为《周易》与脉学的研究也无妨。归根究底,作者对于中国上古身体哲学的思维,明显受到 Michel Foucault(1926-1984)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的启示。

为什么研究「身体」?因为身体是人类对于自身人性思考的基点。所谓生命的意义,十分抽象。身体为自我(ego)提示了度量人生意义的具体形象(figure)。以中文为载体的思想,特别侧重形象化的叙事与抒情手法。所谓藉物咏怀,身体其实是生命的隐喻(metaphor)。从隐喻学(metaphorology)的角度观之,我们如何以语言形构意象,又如何以意象表现生命的理念?这里涉及语言的本质,意象的类型与生命的理想境界。

中国人讲「盖棺论定」,关键就在于「身体」。以身体为定时器,藉此评量与表现生命的意义。否定身体价值的宗教,一样是借着否定无常的血肉之躯,令生命超升,入于永恒的价值领域。生命的意义涌现于时间的地平线,肉体的生命迹象是人生意义最后的证据,所谓盖棺论定。盖棺之际生命的定时器终止了它的记录,死亡宣告静默的永恒从此展开。时间在时间的度量中才有意义,度量的刻度记录定时器无声的节奏与旋律。身体成为生命价值的定时器,因为它也就是人的命运。

中国上古哲学一向重视身体的意义,对于身体的关注集中表现于中国古典临床医学之上。一般中医相信《周易》《老子》与《庄子》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书的写作策略原本无妨由临床医学入手,因为中国古典的学术无法挂空来谈,然而一涉及跨科际的研究,或任何危及他人生存正当性的创意,坑坑疤疤的人事必然生出无数怨妒。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中医哲学:《身体野生思考》颠覆半世纪台湾的奴化教育,

教一个人如何在铺天盖地的资本主义帝国瘟疫下,存活下来。

独立思考已经变成一个白垩纪的谎言,每一个人的小宇宙,

早在开始接受教育之际,遭受资本帝国的病毒污染。

你难道现在不是在帝国的赛狗场,

狂热的追逐着资本家设定的功成名就,展开一发不可收拾的竞技游戏。

如果你不是「过劳死」于中央集权的生产在线,

就是逐渐销亡于炫耀性消费的虚无主义之中。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aude Lévi-Strauss ,音樂的星雲結構

 

 

李霖生 ■ 略論中國音樂美學

「妙有」既是「真空」來的,是方法論,不是存有學。其實大乘佛學講究的是第二序的,meta-的學問。

張大春就不必了吧。偉大的文學家必須先成為偉大的哲學家,觀Milan Kundera 可知。思想膚淺則難成大器。

況且歌詞根本就是音樂的墮落。黑格爾說的。尼采《悲劇的誕生》我認為是頂尖的音樂哲學。改天我們討論討論?

記得你也習中醫,故將《中醫哲學隨筆》一章,奉請賜教。

2.-01.-02 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如何傾聽身體的天籟?答案在於一個人逆覺自身聆聽音樂的方法與體驗,即「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是也。所以下文先藉《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以喻之:

文章標籤

李霖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